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《十二因缘》

    略谈《十二因缘》  张秉全   《十二因缘》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,它阐明了宇宙间一切生物生灭相续,互相由藉之因果缘起关系。什么叫因?因就是展转不断能生起果的叫做因。什么叫缘?缘就是互相依赖的条件,此有则彼有,赖以生起,叫做缘。一切众生六道轮回,都受这十二因缘因果法则的支配,无一例外。此十二因缘,也有称做《十二有支》或《十二缘起》的。   什么叫十二因缘呢?世尊在《缘起经》中说:“依此有故彼有,此生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056779.html
  • 《般若经》中的法句

    受、六界、十二缘起支。   第二,属诸净品之五十五法谓:修行的道为六般若蜜多、见的道为十八空者合为二十四句。瑜伽道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为七句(七菩提分)。奢摩他(止)道有六句 谓:四圣谛、四静虑、四...六受:眼触为缘所生受、耳触为缘所生受、鼻触为缘所生受、舌触为缘所生受、身触为缘所生触、意触为缘所生受。   六界:地界、水界、火界、风界、空界、识界。   十二缘起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757279.html
  • 欧阳竟无《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》评述

    建立了“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”和“十二缘起”的理论,认为世界万物不是“梵天”和“上帝”创造的,而是&...非哲学”时所举出的宗教内容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,其中除了第一条,即其他宗教都崇仰上帝等一神或多神为教主,神和教主主宰一切,神圣不可侵犯,与佛教唯识宗的十二缘起说,不尊奉人格神等有所不同外,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1761494.html
  • 慧学概说

    出发点在于有情的身心,所以知四谛就是知有情生死与解脱的因果,并非离却有情的身心,去审察天文地理。事相与理性的谛观,是三乘共的。而佛经中,除四谛外又说到缘起,从无明乃至老死十二缘起的流转门,是四谛中的苦集二谛;从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的还灭门,是四谛中的灭道二谛。声闻、缘觉乘之了生死、证涅槃,便是依此四谛、十二缘起的观门去修学的;南传的《清净道论》,说到慧学,也先以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因缘果报,然后谈到...

    寂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163741.html
  • 驳“青年出家可惜”说

    出家,岂不然乎?能说可惜吗?  (2)约十二缘起说:十二缘起,就是由无明为缘而有行,由行为缘而有识,由识为缘而有名色,由名色为缘而有六人,由六人为缘而有触,由触为缘而有受,由受为缘而有爱,由爱为缘而有取...

    释会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863935.html
  • 论“因果报应”对和谐社会发展的意义

    的升华、对社会风尚的淳化、对家庭的和睦、社会的和谐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。要了解这一作用,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。 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特色和基石,它来源于十二缘起论。十二缘起论是讲十二...

    唐黎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5768861.html
  • 从《摄大乘论》看唯识缘起的特质

    》出发,简要抉择唯识缘起的特质。   一   缘起,指世间一切事物的生起、存在与消亡,都是在原因与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。在原始佛教时期,缘起主要指“十二缘起”,它以无明为首,开发了人生流转与还灭的整个过程,是释迦在菩提树下证悟的主要内容。缘起思想否定了婆罗门教等学派所宣说的常、一、自在的“我”的存在,这好懂,但佛陀同时又接受了轮回的说法,就让人费解了。十二缘起说指出了烦恼和业是轮同的原因,被称为...

    袁 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65570042.html
  • 业感缘起与五蕴皆空(上)

    一切法无我。虽然,在原始佛教中,三法印的观念不一定已经提出,但以他们来代表佛教教义的特色,则是无问题的。”三法印都是环绕著人生问题发言的,这就是原始佛教人生论的性格。我们再看十二缘起支,起初也是以人的...  业感缘起与五蕴皆空(上)  ——原始佛教的心身观  浩 然  一、前言  个体(心、身)以如是如是的样态产生,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?或者纯粹是随机偶然的呢?有人五官端正,有人相貌奇丑。...

    浩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773068.html
  • 学习四圣谛的三个阶段(雪歌仁波切讲)

    的学习。这个阶段,时间会长一点。   此时,思惟的不仅是“今生”这个范围,生死轮回中的业、烦恼、十二缘起,整个要连接起来修。所以,苦谛指的是道次第中的“三苦、六苦、八苦”;苦的根源,是业,业的来源是...。也就是,生起大悲心前,先有出离心。透过四圣谛与十二缘起的观修,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的感受。   自己没有出离心,又如何具备永恒究竟利益众生的意乐?生不起此种意乐,就只能众生饿了给他食物、渴了给他水喝...

    雪歌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4583425.html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和应用

    置于首位。   二、佛教以无明为十二缘起首要环节的启示   佛教在解释生死烦恼的十二缘起中,将无明(痴)作为首要环节,认为人们不懂得世间一切事物皆由一定的因缘而生灭的道理,受贪、嗔之心牵引而发生...意业)的制约和规范,如八正道中的正见(正确的见解)、正念(正确地忆念缘起和四谛道理);十善中的不贪、不嗔、不痴等。对于佛教自身来说,所谓“正见”、“正念”有特定的含义,然而如果从一般的角度来运用这些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4683426.html